內地供給側改革漸見成效,資源類股份今年首季營運數據向好,其中鋼鐵及水泥股昨日表現不俗,短線炒H股全流通改革,中長線則受惠國策擴大內需及推動新區發展,基建資源需求龐大,前景可看一線。
市場憧憬H股全流通改革繼續推進,含有A股的H股合力推升大市,而鋼鐵及水泥建材股更領漲,馬鋼(323)及鞍鋼(347)同創一個月新高,分別升逾6%及近5%;水泥股龍頭華潤水泥(1313)亦急升近8%,見52周新高7.89元,收報7.84元。
最新消息:水泥大省限產減供應
雖然水泥價格偏強,但在去產能政策之下,水泥企業並未相應擴大產能,反而因限產的措施,變相托起水泥價格。河北省及山東省均為生產水泥的大省,但兩地近日分別傳出停產和限產消息。
山東水泥協會上周二(7日)發布通知,要求全省所有熟料生產線,由8月17日至9月5日全面實施停窯限產,而6月停窯時限產不足20日的企業,在9月6日繼續停窯,以補足6月所欠的時間。另外,河北省建材協會亦決定全省水泥熟料企業上周五(10日)起停窯限產10天。加上常州及南京等地早前也一度限產,供應偏緊下,預計下半年水泥價格有望繼續造好,有利企業下半年業績。
本來,水泥股在6月一度出現調整,惟盈喜消息陸續公布後,板塊全線被炒起,海螺水泥及華潤水泥下半年至今分別錄得逾9%及14%的升幅,表現大幅跑贏大市。
去產能行業好轉
每年3月基建復工,帶動鋼鐵行業步入旺季,雖然中鋼協指3月鋼材價格由升轉跌,但認為期後需求會增加,走勢將為小幅波動。有行內人士指,去產能後行業大環境已好轉,眾多小企業尤其是生產「地條鋼」的企業均已退出,令大企業的競爭優勢進一步增強。
今年首季,馬鋼盈利延續強勢,增57.25%;鞍鋼盈利亦升48.74%。瑞信指,內地鋼材需求會持續向上,因新增產能有限,故對行業感樂觀。該行並指,馬鋼會因內地鋼廠相對於鐵礦生產商的議價能力提升而受惠,令其毛利率維持高企。
今年首六個月,全國固定資產投資達29.7萬億元(人民幣.下同),按年增速6%,增速比1月至5月回落0.1個百分點,連續4個月出現放緩。水泥需求與基建及房地產行業一脈相承,雖然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上半年同比增9.7%,但涉及交通運輸的固定資產投資卻不夠「給力」,當中鐵路運輸業更錄得10.3%的按年跌幅,抵銷來自房地產市場的增長。
不過,現時卻因中美貿易戰而有轉機。由於美國對內地貨品加徵關稅,一定程度會打擊國內經濟,因此,中央近日已為經濟政策再定調,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常務會議中指出,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,貨幣政策亦要鬆緊適度。此舉反映在經濟增長三頭馬車之一的出口受壓下,中央希望從內部刺激經濟、「放水」等手段勢在必行,內需及基建投資增速將會見底反彈。
華東多地水泥價料升
內地工信部今年初推行《水泥平板玻璃產能置換實施辦法》,除嚴禁水泥及玻璃板塊新增產能外,亦對行業過剩產能置換的辦法進行修訂。工信部副部長王江平在7月中重申,要認真推進及執行該政策,亦要禁止產能異地置換,防止通過置換產能以增加產能。國家統計局數字指,今年上半年全國水泥產量接近10億噸,同比下跌0.6%,數量持續回落反映去產能政策有所成績。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後,水泥價格將變得更穩定及容易受控,利好行業發展。
第二季是水泥業淡季,但產品價格未見跌勢,踏入第三季尾,基建投資進度加快下,水泥需求上升將有望推動價格走高。據內地報道,華東多個地區水泥價格將陸續上調,每噸加價約20元,可見前述情況經已出現,有機會造成連鎖效應,拉動全國水泥價格上升。
國泰君安認為,水泥股目前估值非常吸引,而且受惠新開工的房屋繼續增速,及潛在基建投資支撐水泥需求等因素,個股中較看好海螺水泥。
樓價回穩住宅銷售增 內房股吸引
雖然有分析預期中國今年將收緊信貸,導致內地樓市轉弱。不過,行業仍見盈利,以及銷售具潛在增長空間,而近期內地一二線城市樓價漸趨回穩,加上較低端城市需求較預期強勁,有大行維持對行業「吸引」看法。
龍頭如碧桂園(2007)及恆大(3333)均獲大行唱好,前景仍值看高一線。
據國統局數據,2018年首季,內地商品房銷售面積30088萬平方米,增長3.6%;其中,住宅銷售面積增長2.5%。商品房銷售額25597億元,增長10.4%;其中,住宅銷售額增長11.4%。
大摩報告指,基於內地較低端城市房屋需求較預期強,以及行業持續整固及去槓桿下,維持對內房行業「吸引」看法,估計投資者會聚焦內房股的股本回報率,以及包括去槓桿等風險因素。
資料來源:ETNet,頭條日報